演出时间:
2013-12-05 19:30演出票价:
100元 120元 150元储望华交响乐钢琴作品音乐会
乐曲内容简介
第三钢琴协奏曲---“城市少年”
2002年应日本东京国际音乐公司委约创作。委约的条件是:表现中国少年的生活和面貌,钢琴程度在5---7级之内,时间在12分钟左右,乐队为室内乐队。正好在此之前我曾走访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便创作了以表现新世纪、新城市、新面貌、新少年为题材的这首钢琴协奏曲。乐曲旋律明快淸新、和声语言及织体结构简约,各个乐段乐章充满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当代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乐观向上,和对未来充满着憧憬的心情。
“茉莉花”幻想曲
这首脍炙人口、享誉中外的民歌,在钢琴音乐中以丰富多变的和声,音域、调性、织体,演绎出了充满幻想的意境和情调。美丽的花朵,隐喻着青春的年华和诗情的浪漫。爱情之中的浓郁、缠绵、幸福和伤感、忧愁,都透过芬芳和清馨,花开花落,从钢琴乐声中散发出来。
中国民歌四首
1)浏阳河(湖南)(1977)
2)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1998)
3)情歌四川(1979)
4)猜调(云南)(1979)
“浏阳河”是应“人民音乐”杂志编辑部委约改编,并发表于1977年九月该杂志中。乐曲秀丽清澈,委婉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在那遥远的地方”,民歌原名“草原情歌”,在辽阔的草原上,纵马高歌,感情奔放,炽烈酣畅。左手动力节奏的低音,右手快速重复和弦,烘托着优美的旋律,迸发出瑰丽灿烂的爱情火花。
“情歌”原名“康定情歌”,是在中国两岸三地及全球华人中历久传唱的经典民歌之一,改编后的钢琴独奏,和声浓郁,刚柔委婉,一往情深。
“猜调”,以丰富的舞蹈性节奏及强烈的和声语汇,表现了云南民歌中,活泼、诙谐、热烈豪放的情绪。
“为中音萨克斯与乐队“的协奏曲(2013)
萨克斯管的光彩、温暖、圆润的音色,又能听到它的柔軔、委婉及细腻的特色。在哀怨、凄切、悲凉的音调中,适当地吹奏上下滑音,以强化中国民族风格。
第一乐章开始的“引子”,表现了凄楚的呐喊和怨诉。主旋律选用了著名的中国民歌“孟姜女”,其包含着哀怨、娴静、柔情的内涵。
第二乐章的旋律更为缠绵与激情,充分表达对美好人生、生活和爱情的追诉慕求。
第三乐章回旋曲,全曲生动活跃,充满着生命的动力。本乐章由各类风格迥异的舞蹈组成,有的节奏强烈,有的温文而雅,有的豪迈向上,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颂。
本萨克斯管协奏曲作品,既有着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同时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交响乐“丝绸之路”(1990)
这是一条东西方文化、贸易互动交流的历史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路上,不同肤色、眼睛、头发的男女老少,乘着车队,骑着驴马或骆驼,踏着沙漠、岩壁、沼泽,迎着酷日风沙,冒着暴风雨雪,在荒无人烟、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赴后继,川流不息,勇往直前。为的是传播文明,弘扬文化,推广科技,促进贸易,为欧、亚的人民更好地生活。
于是作曲家就对上述的历史情景有了一番冥幻和想象,并以交响乐的手法,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乐曲中融汇了不同地域的旋律、节奏、舞蹈、庙宇等人文情怀和自然景观。乐曲交响性强,色彩绚丽,感情浓郁炽热,既充满戏剧性又充满幻想性,是对生命的热爱,对一往无前执着奋进的赞美。
储望华
作曲家、钢琴家 《“黄河”钢琴协奏曲》的主要执笔者之一,并对其钢琴独奏部份做出了巨大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储望华改编或创作的《翻身的日子》、《二泉映月》、《新疆隨想曲》、《筝箫吟》、《茉莉花》和《18首中外通俗名曲四手联弹》等钢琴作品,在中国教学、考级、演奏和比赛中,受到了各地師生以及广大听众们的喜爱和欢迎,对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中,作为年龄最小的作曲者,储望华的处女作二胡独奏《村歌》公演并受到好评。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储望华的处女作二胡独奏《村歌》公演并受到好评。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因家庭出身原因而被取消進作曲系资格,遂转進钢琴系,课余自我研习作曲,1961年他创作的不少钢琴作品选入“全国高等音乐院校优秀教材”被广泛使用并出版。19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1980年与著名作曲家江定仙教授進修作曲。1982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深造现代作曲,1985年获墨尔本大学音乐硕士,1987年荣获澳大利亚埃伯特·迈基作曲大奖,并成为澳大利亚音乐中心常任代表。他的音乐创作也扩展到了交响乐、室内乐以及声乐、器乐等方面。他创作的《关山月》----女高音和六重奏及打击乐,1986年在香港“第一届中国现代作曲家音乐节”公演,《第一弦乐四重奏》由澳大利亚Petra四重奏小组公演,交响诗《灰烬星期三》和《秋之泣》,交响乐《絲绸之路》等作品,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公演,合唱《华夏情怀》在香港公演,打击乐独奏《十面埋伏》在墨尔本和台北演出,《第二钢琴协曲》在瑞典公演,《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深玔公演,《萨克斯协奏曲》在墨尔本公演。 储望华曾先后和殷承宗、刘诗昆、陈培勋、朱工一、郭志鸿、黎英海、傅庚辰、刘庄等音乐家合作过多部钢琴协奏曲及其它钢琴作品。
作为钢琴家,储望华多年来曾先后在澳大利亚墨尔本、ABC电台和中国各大城市举行了个人钢琴独奏会。 2001年和2011年,曾分别两次举办了“华夏情怀---储望华钢琴作品音乐会”(2011年与鲍蕙荞合作),在北京等十余城市巡回演出,获得成功。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邵恩
幼年即学钢琴、小提琴。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任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历时五年。
1988年,邵恩作为贝那姆基金会奖学金的首位获得者赴英国深造。当年在荷兰指挥比赛获第一名。翌年,在“第六届匈牙利电视国际指挥比赛”中获大奖。1990年起,先后担任英国广播公司爱乐乐团副指挥、北爱尔兰阿尔斯特乐团首席指挥和艺术顾问、西班牙尤斯卡迪管弦乐团首席客座指挥、英国纪福特管弦乐团首席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第三任音乐总监、澳门乐团第一任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并多次客席指挥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邵恩曾经是在两岸三地(北京、台北、澳门)同时任职的唯一中国指挥家。
邵恩指挥过的乐团还有: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英国广播公司苏格兰交响乐团、英国广播公司威尔士国家乐团、赫尔辛基爱乐乐团、芬兰拉蒂交响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皇家斯德哥尔摩乐团、诺尔雪平交响乐团、莫斯科柴科夫斯基乐团、华沙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和捷克国家乐团、匈牙利广播乐团和国家交响乐团、美国科罗拉多州立交响乐团,俄亥俄州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温哥华广播乐团、新西兰奥克兰交响乐团和惠灵顿交响乐团、东京爱乐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以及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昆士兰、阿德莱德、霍巴特等地的交响乐团及欧美亚大陆的五十多个乐团;演出足迹遍及五大洲。中国中央电视台曾为邵恩拍摄专题片,介绍他的艺术成就;由于对合奏艺术和乐队训练方面的深刻理解和学术成就,邵恩两年前被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授予名誉院士。
邵恩现任斯洛维尼亚广播乐团首席指挥、中国台北国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陈巍岭
伦敦《独立报》称他为“一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天才”。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英皇演奏大师文凭,茱丽亚音乐学院演奏硕士,美国印第安娜大学音乐学院艺术家文凭。197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音乐世家,16岁赴澳大利亚,几年中获30余个澳洲钢琴比赛金奖,包括“年度最佳青年音乐家奖”。19岁赴美国,就读纽约朱丽亚学院,荣获该校最高比赛金奖 “巴考尔奖 ”。24岁时获得芝加哥国际钢琴比赛金奖。2000年赴伦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深造。2003年个人独奏专辑 “生命的循环” Lifecycle--William Chen名列澳大利亚十大畅销古典CD排行榜。2009年,英国皇家音乐院为表彰其在音乐领域的贡献,颁发陈巍岭“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院士ARAM’”头衔。
陈巍岭与多位世界知名作曲家,如:英国的霍华德·博雷克,澳大利亚的乔治·帕尔曼,瑞士的米歇尔·伦茨保持长期合作,他们都为陈巍岭特别作曲。 与他合作的国际知名交响乐团还包括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和悉尼交响乐团。
2003年陈巍岭委约澳籍华裔作曲家储望华创作了《“茉莉花”钢琴幻想曲》。近期即将出版的“中国钢琴独奏作品百年经典”CD,更收录了他录制的储望华《中国民歌八首》中的五首选曲和《“茉莉花”钢琴幻想曲》。
2004年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聘请陈巍岭为钢琴教授。他的不少优秀学生多次在国内外重要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钢琴神童牛牛。陈巍岭在中国各地巡演讲学,并多次荣获国内重要教育奖项: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授予他“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称号,并获得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上海市中职校第六届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比赛一等奖,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学法评优活动“优秀教师奖”等。
刘寅至
1998年出生于山东烟台,六岁起开始学习钢琴,2009年起,师从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陈巍岭教授。2011年5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刘寅至近年来曾经多次了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2009年他曾经荣获香港第四届TOYAMA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中国作品组一等荣誉奖。2012年在澳大利亚录制了个人首张钢琴独奏专辑CD----“梦想的礼物”。同年在烟台举办了“梦想的礼物—钢琴音乐会”。2013年应邀参加了烟台第三届青少年艺术节,并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获得了社会各界热响反响和好评。
杨谊
旅澳华人萨克斯管演奏家 原中国总政军乐团萨克斯管演奏员。1991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师从Peter Clinch 教授, 成为第一个走出国门学习古典萨克斯管演奏的中国人, 并成为海内外第一个获得古典萨克斯管演奏硕士学位的中国人。
目前,杨谊在澳大利亚塔斯美尼亚大学担任客座艺术家研究员, 是唯一在国外大学从事专业萨克斯管演奏和教学的华人音乐家。2000 年起,他任教于墨尔本Scotch College, 成为该校150年来首位华人萨克斯管导师,十年教学期间, 教学成绩斐然, 学生们赢得墨尔本比赛多项大奖。他录制的教学CD,被澳大利亚国家考级委员会批准在全澳发行, 成为萨克斯管教学界重要的教学资料。
1992年 ,杨谊代表华人出席了在意大利举行的"第10届世界萨克斯管演奏大会”,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出席世界萨克斯管的最高学术大会,他演奏了《江河水》和《豫北叙事曲》。2012年7月, 杨谊代表塔斯美尼亚大学参加了在苏格兰举行的"第16届世界萨克斯管大会”, 与中、美八位萨克斯管教授,合作首演了法国音乐学院的最新合奏作品。
杨谊1992年起开始在墨尔本举行独奏音乐会,至今每年都会在墨尔本举办师生音乐会。 2010年, 杨谊成立了自己的乐团:“墨尔本青少年萨克斯管乐团“。 2013年1月26日, 乐团荣幸受到政府邀请, 参加了澳大利亚国庆节庆典演出。
杨谊一直致力于萨克斯管新曲目的开发。2013年11月23日,他与墨尔本Pro-Musica交响乐团合作,在墨尔本独奏大厅世界首演了作曲家储望华的《中音萨克斯管协奏曲》,在同一场音乐会中,他还首演了美国作曲家David DeBoor Canfield献给他的高音萨克斯管协奏曲《柴可夫斯基风格的协奏曲》。
储望华交响乐钢琴作品音乐会 敬请期待!
注: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儿童项目除外),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